銅陵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國(安徽)自由貿易
試驗區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銅政〔2022〕51號
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銅陵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8日
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銅陵聯動
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安徽自貿區)聯動創新區的戰略部署,積極謀劃建設安徽自貿區銅陵聯動創新區(以下簡稱銅陵聯動創新區),復制推廣全國及安徽自貿試驗區創新經驗,探索開展差異化自主創新,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高質量打造銅陵聯動創新區。
(二)發展定位
立足安徽自貿區戰略定位和我市特色優勢,堅持協同創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整體聯動,發揮在長三角融合發展中的獨特而重要的節點作用,承接安徽自貿試驗區溢出效應,將聯動創新區打造成我市對外開放新高地、改革創新先行區,推動我市成為國際知名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基地、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樣板”、長三角城市群西翼新興增長極,為全省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做出更大貢獻。
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塊,包括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創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區、綠色新材料產業創新區和產城融合示范區;重點發展以銅基新材料、集成電路封裝為代表的先進結構材料首位產業,推動區內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綠色新材料集聚發展,實現產城一體融合。
銅陵獅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區塊,包括綠色新材料產業創新區、大健康產業創新區和國際港口物流貿易創新區。重點以大健康產業為先導,結合外向型經濟平臺,促進國際貿易不斷躍升。
(三)發展目標
經過三年改革探索,在投資、金融、科技、開放、人才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體現銅陵特色的自主改革創新成果,努力建成貿易投資便利、金融服務完善、高端產業集聚、產業帶動作用強的高水平、高質量對外開放高地。銅陵成為聯接合肥都市圈和長三角的重要物流節點和交通樞紐,現代流通體系日益完善,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更加順暢,進口和出口、投資和消費、貿易和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三年探索期內,銅陵聯動創新區經營收入、進出口總額等重要指標增幅高于全省開發區平均水平。
二、功能布局
(一)實施范圍
銅陵聯動創新區共計42.64平方公里,范圍涵蓋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片區31.23平方公里、銅陵獅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片區11.41平方公里。
(二)功能劃分
銅陵聯動創新區分六大功能區,分別是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創新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區、綠色新材料產業創新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大健康產業創新區、國際港口物流貿易創新區。
——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創新區:依托銅陵有色、精達股份、全威銅業、安徽金譽等龍頭企業牽引輻射,重點發展電子材料元器件用銅基新材料、新能源用銅基和鋁基新材料等,提升產業集群規模,推動產業向價值鏈更高位次進步,培育一批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細分行業領先企業,做強支柱性的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依托華創新材、銅冠銅箔等頭部企業,重點發展鋰離子電池專用銅箔、鋁箔及鋁塑膜等鋰離子電池制造輔助材料以及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依托耐科科技等主要規模企業,重點打造集成電路封裝設備產品鏈;依托安博電路板、樂凱特等企業,發展FPC及軟硬結合板,HDI高端多層印刷線路板產品;按照“專業園區—龍頭企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壯大先進化工新材料規模,重點發展硫磷產業鏈、涂料產業鏈、工程塑料產業鏈、電子化學品產業鏈。力爭到2024年,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規模達到1400億元。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創新區:依托文一三佳、銅冠機械等在細分領域領先的企業,重點打造電子專用設備、環保設備、冶金礦山專用設備、汽車零部件、軌道交通運輸設備、智能流體設備、塑封模具、擠出模具、工業機器人、汽車用智能儀器儀表和微機電系統傳感器以及交通、氣象、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儀表等,力爭到2024年,產業集群規模達到30億元,形成區域示范性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綠色新材料產業創新區:依托新能源與電子材料、工程塑料材料、基礎和專用化學材料、油漆涂料等產業基礎,招引與綠色新材料產業匹配的精細化工企業,力爭到 2024年,產業集群規模達到200億元,初步形成區域標志性的綠色新材料產業集群。
——產城融合示范區:分階段不斷提升商業服務、金融機構等功能性、生產性和生活性設施的配套能級,強化吸引資金、資源和人才等要素的集聚能力,打造發展新階段“居住—工作—生活”的新型城市形態示范,形成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融合的城市發展新格局。
——大健康產業創新區:園區以抗菌護膚、視力保護為主要方向,重點生產研發抗菌濕巾、護膚面膜、嬰幼兒護膚霜、眼生物測量儀、綜合驗光臺等產品,大健康產業主導產品出口率70%左右。向可降解無紡布、高檔化妝品、綜合驗光、護目設備等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結合銅官數谷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北斗星城省級金融集聚區等平臺,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力爭2024年經營銷售收入達到95億元。
——國際港口物流貿易創新區:依托長江岸線銅陵港區、B型保稅物流中心、橫港物流園區、進境水果口岸及汐有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擴大港口輻射范圍,拓展日本、韓國、東南亞、歐美、港澳臺等國家、地區直達或中轉航線,提升貨物吞吐能力,重點發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新型物流,實現“進出口貿易—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產業整合,打造成為皖中南、合肥都市圈乃至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港口貿易集聚區。力爭到2024年,國際貿易總體規模翻一番。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1.創建數字政府。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全面共享和有序開放,政務信息系統有效整合,加快政務服務事項全流程“一網通辦”,推進核心業務“掌上申報”全覆蓋。創新事中事后監管體制機制,推進“證照并銷”改革試點。建立行業信息跟蹤、監管和歸集的綜合性評估機制,推進監管標準規范制度建設,加快形成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深化開發區法定機構改革試點,動態完善開發區賦權清單。加快推進開發區“標準地”改革,開展開發區“畝均效益”綜合評價。(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局、市委編辦、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2.提升政務服務。推動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行說“不”提級管理制度,設立“辦不成事”受理服務窗口。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動長三角企業登記標準和流程統一。推進企業訴求辦理,完善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渠道,推深做實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創優“四最”營商環境。(責任單位:市數據資源局、市直機關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府辦公室、市民營經濟促進局)
3.優化市場環境。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積極承接省級賦權,列出特別清單,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建立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深入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信用銅陵建設,打造江淮區域城市信用聯盟合作品牌,加快建成全方位的社會信用體系。強化匯率風險管理,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鼓勵匯率衍生品供應。(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二)復制推廣自貿區創新經驗
4.積極復制全國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在前期已經完成53項國家前六批試點經驗復制推廣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復制推廣工作落實情況,除國家有明確實施界限的政策措施外,全面推廣各自貿試驗區相關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完成復制推廣承諾目標。緊密圍繞長三角一體化,重點將自貿試驗區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綜合監管等領域的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至銅陵聯動創新區。(責任單位: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5.率先復制安徽自貿試驗區自主創新成果。大力復制推廣安徽自貿試驗區的創新成果,認真落實首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任務,推動制度創新成果在銅陵聯動創新區落地實施,組織開展最佳實踐案例研討活動,力促碰撞出“銅陵火花”。深化外匯管理、涉外管理、市場監管、社會信用等方面改革,先行先試與大眾貿易、自由貿易、普惠貿易相適應的改革措施,大力優化貿易結構。依托銅陵聯動創新區先進結構材料、綠色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主攻產業,促進產業鏈集聚、上下游協同、平臺共建、發展共振。(責任單位: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三)推動跨區域聯動合作
6.推動與市內其他區域的聯動發展。以聯動創新區建設引領全市整體聯動,打造新時代高能級開放平臺。推動銅陵I類開放口岸、銅陵(皖中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所等開放平臺與聯動創新區政策疊加,加強投資、財稅、金融等領域的制度創新,鼓勵與制造業相關聯的研發、銷售、物流、結算、維修、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有序發展,進一步提升對地方經濟的輻射效能。加快推進各類開發區整合提升,促進各類經濟功能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產業承接、功能拓展、隊伍建設等方面建立起一套長效合作機制,爭創一批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重大創新成果。(責任單位: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7.推動與銅陵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加強我市與省內外自貿區和聯動創新區的制度協同創新。重點加強與合蕪片區以及其他與我市有著高度產業關聯的自貿片區、聯動創新區在制度創新上的交流、學習和協作。進一步強化與馬鞍山、兩淮以及周邊省份資源型城市的創新合作,爭取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制度和政策改革方面取得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創新成果。(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促進我市與長三角區域產業耦合發展。與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市共同探索打造電子信息、水運口岸、銅材加工、裝備制造等領域的產業生態圈,推進產業集群的共生、互融和壯大;與江蘇常州市等地在科技創新、產業承接、招商引資、園區共建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實現高端要素對接,筑牢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支撐體系,充分發揮我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聚和工業優勢,加快與汽車、家電、電子信息等長三角區域優勢產業形成耦合效應;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產業協作體系,引導我市外向型中小企業加強與兩大都市圈產業龍頭企業的聯系,促進產業鏈配套協作。(責任單位: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科技局)
推進我市與滬蘇浙港口聯運合作。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和銅陵港口岸線資源優勢,探索與寧波、舟山等港口聯動協調發展,推進我省海鐵聯運通道建設和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加快融入長三角航運經濟圈,加強與蕪湖、寧波等試驗區港口江海聯運合作,推進國際貿易互聯互通機制建設,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深層次發展。(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銅陵海關,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郊區政府)
(四)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
8.大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鼓勵圍繞跨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發展加工貿易產業,發展海外配套服務市場。加快拓展外貿新興業態,做強銅陵經開區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積極爭創省級以上服務貿易特色出口基地,加快推動服務外包、旅游、國際物流等新領域服務出口。打造跨境電商生態樣板,積極申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持續推進“銅官數谷”“汐有”等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做大1210、9710、9810等外貿新模式,推動跨境電商線上模式創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銅陵海關,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9.打造高能級發展平臺。建成以銅為主要品種的上期所指定交割倉庫,推進銅陵(皖中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以銅陵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為基礎,推進“汐有”冷鏈物流園區二期建設,形成“口岸—物流—倉儲—電商”貿易生態圈。爭取將江北港等港區納入國家“十四五”擴大開放審理計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銅陵海關,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市交投集團)
10.優化貿易監管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進出口商品檢驗監管模式改革,降低守法合規企業和低風險商品查驗率。在銅陵(皖中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探索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模式,大力推進“互聯網+核查”“線上+線下”核查等創新試點。推廣第三方采信制度。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開展長三角數據互聯互通。(責任單位:銅陵海關、市商務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五)深化投資領域改革
11.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外資企業設立、變更、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改革,加大對科研和技術服務、電信、教育、文旅等領域的對外開放力度,支持外資企業或境外機構投資聯動創新區的科研、電信等領域,鼓勵引進境外優質教育機構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外商獨資設立經營性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鼓勵外資旅行社從事除臺灣地區外的出境旅游業務。(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招商服務中心、市政府辦公室、市教體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12.強化投資促進和保護。探索建立周邊區域合作與產業梯度轉移新機制,推進國際化的商事仲裁服務,建立外商投資全流程服務體系,實施重大外資項目包保服務機制。建立統一的投訴受理平臺,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支持市場化招商模式。(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招商服務中心、市貿促會,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13.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水平。探索國際園區合作新機制,支持在聯動創新區內建設國際產業合作園和境外并購回歸產業園。加快培育本土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探索購買第三方專業服務。鼓勵有色、銅化等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兼并、收購、新設等方式獲取海外品牌、技術、人才和營銷渠道等高端要素,完善境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六)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14.建設高水平科創平臺。積極融入長三角創新共同體,加強與合肥大科學中心、上海對外經貿大學、G60科創走廊節點城市對接,重點加強與滬蘇浙等城市間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提升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創新能力,推進皖江中心新一輪三方共建,采取“共同出資、合作研發、技術入股”等模式,推動先進結構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體化運營,承接用好“科創中國”平臺資源。借助中科大先研院平臺,探索共建中科大中試平臺(銅陵)基地。(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
15.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支持通過購買專利、專利入股、失效專利技術利用等形式,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實施“銅都英才計劃”,組建“科技服務團”,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深化編制周轉池、首席科學家、股權期權激勵、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基金等制度建設。(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市場監管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七)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
16.提升金融開放創新水平。促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優化地方金融資源。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探索建立與聯動創新區相適應的本外幣賬戶管理體系,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研究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 政策試點,支持境外投資者依法在銅陵聯動區設立金融機構。探索境內外企業間開展跨境委托貸款業務,推動跨境電商線上融資及擔保方式創新,推動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人民幣跨境使用。(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銅陵中心支行、銅陵銀保監分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17.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探索建立健全轄內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應對機制,加強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鼓勵中小企業樹立正確的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合理運用套期保值工具規避匯率波動風險。(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銅陵中心支行、銅陵銀保監分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18.實施數字和金融“雙賦能”行動。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開展多樣化的科技金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推進金融服務數字化改革,加快提升數據歸集能力和共享使用范圍,提升金融服務便捷度。著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提升基金市場化運作水平,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支持產業更好發展。推廣“無資產抵押信保保單融資”。依托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探索開展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結算提供便利化服務。發揮再貸款、再貼現等創新貨幣政策支持小微企業作用,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本地企業非銀信用信息融入長三角征信鏈平臺,降低交易成本。(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數據資源局、人民銀行銅陵中心支行、銅陵銀保監分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八)推動產業優化升級
19.打造國際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基地。高標準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國家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引導銅陵有色、精達股份、全威銅業、銅冠銅箔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打造一批在規模、技術、市場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前列的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領軍企業。開展強鏈延鏈補鏈行動,構建鏈條完整、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世界級銅產業集群,打造世界級先進結構材料生產應用基地。打造全國有影響力銅文化展示中心、全球銅雕塑及藝術品設計生產研發中心。(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20.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精化工、專用裝備制造、綠色建材三大傳統產業,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促進生產生態融合,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約化、循環化發展路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九)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專項計劃
21.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銅陵有色、銅化集團等龍頭企業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開發礦產資源,建立海外資源供應基地。鼓勵企業主導或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海外倉建設。引導優勢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探索投建營一體化、小比例參股、直接投資、兼并收購等工程承包方式。對照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國際協定,開拓協定成員國市場。(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22.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參與投資博覽會,借力滬蘇浙境外展會資源,聯合舉辦境外商品展,推介重點企業、品牌、商品和招商環境。打造產業承接新高地,加強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銅陵獅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主陣地建設,提高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探索建立“總部+基地”“研發+轉化”“制造+配套”“服務+外包”等合作模式,積極承接長三角中心城市開放型產業轉移,參與推動長三角共同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高地。建立融入長三角的市場化平臺及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招商服務中心、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銅陵經開區管委會、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
23.打造公鐵水多式聯運樞紐。協調推進皖江深水航道建設及長江河道整治工程,加快銅陵港江北港區、G3公鐵大橋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積極參與長三角港口聯盟,加強與蕪湖、南京、上海、寧波等港口物流區域合作,開通長江中轉航線。支持港口企業拓展服務功能,鼓勵龍頭企業開展中轉配送、流通加工、包裝驗貨、多式聯運、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管理咨詢等物流增值服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銅官區政府、郊區政府,市交投集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聯動創新區建設的重大問題和創新舉措,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對各區塊督查考核機制,開展評估評價和督查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和創新成果,不斷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的實施。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相關單位要制定詳細工作計劃,明確進度安排和階段目標,壓緊壓實責任,并積極對接省直部門,爭取創新政策支持,推動各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要建立健全執行協作、信息報送等制度,有序高效推進各項工作。
(三)科學考核評估。建立聯動創新區考核評估機制,組織力量定期評估聯動創新區建設成效,及時總結、推廣改革創新的經驗成果和典型案例。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銅陵聯動創新區實施進展及政策訴求,形成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同時,建立正向激勵、容錯糾錯相關制度,探索設立改革創新、干事創業備案機制,形成崇尚創新、寬容失誤的良好氛圍。
(四)注重宣傳引導。統籌推進新聞發布、媒體宣傳和社會宣傳,全方位介紹國家有關自貿試驗區的政策法規、重大意義和宏觀戰略,介紹銅陵聯動創新區發展的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認真做好改革創新政策、舉措解讀,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參與銅陵聯動創新區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