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成人日韩在线观看,可以在线免费观看的av,国产a级免费观看,日韩av电影一区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運行向穩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欄目:自然資源 發布時間:2023-02-21
分享到:
本通知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具體政策措施已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號:725549332/202302-00083信息分類:其他文件
主題分類:2023年度成文日期:2023/02/21
發文機關:綜合處發布日期:2023/02/21
題: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運行向穩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發文字號:皖自然資綜〔2023〕1號詞: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運行向穩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皖自然資綜〔2023〕1號

來源:省自然資源廳 發布日期:2023-02-21 16:27 瀏覽次數:597 字體:【  

各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廳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續深化“一改兩為”,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協調保護與開發,現就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經濟運行向穩向好若干政策措施通知如下。

一、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提升自然資源保障能力

1.實行規劃過渡期政策。在國土空間規劃批復前的過渡期內,經依法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繼續執行。超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其他急需建設項目,銜接“三區三線”等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市縣承諾將用地布局及規模納入正在編制的國土空間規劃及“一張圖”的,其建設用地規模應保盡保,并依法辦理用地手續。

2.統籌安排建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和省政府年度重點投資計劃內單獨選址項目用地,申請國家直接配置用地計劃指標,力爭全年使用國家用地計劃指標8萬畝。對未納入重大項目清單的項目用地,年初按照2022年存量土地處置核定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50%預安排,并根據各市縣存量土地處置進度,7月份開始逐月核定追加下達計劃指標,所有核定安排的計劃指標注入省政府用地審批權受委托市、縣計劃指標池自行使用。對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計劃指標實行單列,用地單獨組卷報批,所需計劃指標年度內實報實銷。

3.突出土地要素正向激勵。專項安排2.5萬畝計劃指標,用于省政府自然資源督查激勵事項、全省開發區綜合評估考核、“賽馬”激勵等。安排0.5萬畝計劃指標,助力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掛鉤機制落實,服務城鎮化發展用地需要。對“雙招雙引”“招大引強”入皖的優質及頭部產業項目,可預支或省級統籌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

4.大力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對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庫存不足地區的省級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予以適度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對符合國家統籌條件的,積極申請國家統籌。對年內開工的省重大教育、科研、醫療等公共設施項目,在市域范圍內難以保障的,可以申請在省域范圍內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支持省內南北結對合作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省級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平臺統一組織下,允許市級間“點對點”跨市異地調劑。建設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重大建設項目經依法批準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直接從儲備區進行補劃,不再組織省級實地踏勘。

5.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單列安排1.67萬畝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用于32個國家及省脫貧縣、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縣,確保基礎設施項目、民生項目及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用地需要。對原省內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級以下基礎設施、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項目,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繼續參照重大建設項目,納入允許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項目范圍。

6.加強能源資源保障。實施新一輪戰略性礦產找礦突破行動,實施20個新立省級地勘基金項目。優先出讓鐵、銅、金、煤炭等戰略性礦種,水泥用灰巖、玻璃用石英巖等優勢礦種礦業權。需新設大型砂石土采礦權的,允許調整規劃補劃砂石土集中開采區。嚴格執行礦業權登記審批9個工作日時限要求。

二、夯實安全基礎,不斷提高自然資源保護水平

7.拓展補充耕地來源渠道。制訂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認定辦法,通過“小田變大田”、土地整治等多渠道增加補充耕地來源。探索山坡農用地(非林地)與平原林地置換工作,實現“宜林則林、宜耕則耕”。

8.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在20個部級試點工作基礎上,制定專項實施方案,細化項目清單、責任清單、時限表單,鼓勵各地積極申報,全省遴選不少于30個省級試點。

9.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和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扎實推進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等重點工程實施。完成年度241個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將采礦項目新增用地與復墾修復存量采礦用地相掛鉤。完成104個縣(市、區)1:5萬地質災害風險調查。

三、堅持節約集約,有效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

10.集約高效利用土地。大力開展土地節約集約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持續推進批而未供、閑置和工業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堅行動,全省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20萬畝,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5萬畝。將低效用地完成情況納入綜合改革試點評價考核體系,對低效用地再開發完成較好的市、縣,給予一定的計劃指標獎勵。開展14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區)創建。

11.完善產業用地供應方式。健全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應體系,支持工業企業選擇適宜的用地方式。支持存量工業用地轉型用于國家鼓勵的教育、醫療、養老、科研等產業項目,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5年過渡期政策。推進工業用地帶條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租賃),對于規劃建設條件明確的工業項目用地,實行帶方案出讓,實現“拿地即開工”。國家級開發區新批工業用地100%按照“標準地”供應。推行“用地清單制”。

12.創新建設用地二級市場管理。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屬于房屋建設工程已投資額未達到總投資額25%、工業用地未達到“三通一平”的,可按照“先投入后轉讓”原則,交易雙方先行簽訂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辦理預告登記,待達到轉讓條件后,再依法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完善工業用地分割轉讓制度,在不改變用途和規劃條件且滿足獨立使用及安全、消防等要求前提下,允許分割轉讓。

13.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嚴格落實住宅用地信息公開制度,加強預期引導。單列租賃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支持盤活存量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對符合條件的存量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面積占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積占比上限相應提高到30%,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對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經市級人民政府同意,允許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

14.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全力支持勘查程度達到轉采要求的探礦權辦理采礦許可證和已設采礦權與其深部勘查探礦權整合。持續推進已設露天開采礦山剝離物中砂石土礦產資源有償處置。鼓勵創新和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持續提升“三率”達標率水平。

四、深化“一改兩為”,全面提升自然資源系統服務效能

15.強化用地審批部門聯動。按照“能納盡納”“能商則商”“能優則優”“能定則定”“聯動互商”原則,持續做好土地要素會商,著力解決重大建設項目用地難點、堵點、疑點問題。用好省政府建設用地審批權委托下放政策。對報省政府批準建設用地的建設項目,涉及使用林地的,允許容缺受理,先行開展用地審查,在用地報批前須取得林業主管部門出具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落實好自然資源部先行用地、臨時用地、以承諾方式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等政策。

16.簡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建設項目位于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以及水利水電項目的淹沒區用地,不需要開展用地預審。預審階段,涉及規劃土地用途調整的,重點審查是否符合允許調整的情形。對用地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涉及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將選址論證、踏勘論證、節地評價、不可避讓生態保護紅線論證和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論證等合并開展,實行“多評合一”。

17.分期分段辦理農用地轉用和征收。對于確需分期建設的線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的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批復中明確的分期建設內容,可分期申請建設用地。對報國務院審批的線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設區市為單位分段報批用地;對報省政府審批的,可以縣(市、區)為單位分段報批用地。

18.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效能。推進工業項目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一次性繳清土地出讓金和相關稅費后“交地即發證”。已辦理不動產登記且利用現狀無變化的廠房、倉庫,申請轉移登記即時辦結。推進企業和群眾辦理二手房轉移登記“帶押過戶”。

19.推進“多測合一”改革。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允許所有具備相應測繪資質的測繪單位進入“多測合一”市場。在工程建設項目的用地、規劃、施工、竣工驗收及不動產登記等階段,實現對同一標的物只測一次、同一測繪事項由一家測繪單位承擔、同一測繪成果只提交一次的目標,全流程實現測繪成果共享互認,避免重復測繪。對在產業用地內新建、改建、擴建的標準廠房、普通倉庫等功能單一、技術要求簡單的產業類項目,推行房產測繪“測算合一”。

20.降低企業成本。在符合國家規定的前提下,可適當降低房地產用地競買保證金比例,允許分期繳納出讓金,在首次繳納比例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讓價款50%的前提下,剩余價款可在一年內繳清。免收小微企業及工業類企業轉移登記費。免繳采礦權出讓收益分期繳納資金占用費。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服務系統(AHCORS)免費為全省測繪單位、流動站用戶提供定位服務,2023年內全免省內測繪單位測繪儀器檢定費用。

本通知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具體政策措施已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


2023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