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師行業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發展以來的新型力量,專業優勢明顯,已經成為繼注冊會計師、律師之后的第三大經濟鑒證類專業服務行業,這說明稅務師行業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已得到社會認可的,并且迎合了市場的需要。在新形勢下,納稅人現實的涉稅管理問題,給稅務師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何提升在涉稅專業服務市場的競爭能力,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稅務師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對此,筆者認為,稅務師行業應當積極樹立的專業性、權威性形象,盡快并更加系統地構建與納稅人稅收共治的格局,以高超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贏得專業服務市場。本文中,筆者以案例分享的形式,總結的稅務師事務所提高服務水平的五條路徑。
一、貼近社會,推出新品,改進循環機制
要貼近社會,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通過創建的各類“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加強與納稅人的涉稅信息互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稅法、政策解讀等服務,推出納稅人喜聞樂見的稅務服務產品,實現精準輔導、精準服務,確保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確保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案例:
筆者在工作中發現有一些稅務咨詢(顧問)客戶漸漸流失,通過調查,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事務所將客戶平均分配給有關人員,由于一些客服人員的專業水平、工作經驗和交流溝通能力有欠缺,不能隨時貼近客戶,發現客戶的需求,及時跟蹤服務;對客戶提出的問題,不能隨時隨地答復,解決涉稅問題;對客戶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回復簡單,操作性不強。這就導致一些客戶與客服人員逐漸疏遠,從而放棄或不再與稅務師事務所合作。針對上述情況,我們事務所改變工作方式,采取三條措施:一是將稅務咨詢客戶統一集中管理,特別是一些大客戶,挑選專業水平較高、業務能力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稅務師擔任客服;二是建立大客戶微信交流平臺,由專業人員適時推出稅務新政解析,解答客戶涉稅共性問題,提示涉稅法律風險事項;三是針對客戶提出的特定疑難涉稅問題或事項,通過專用電話、特定手機、微信、QQ等信息平臺,建立“一對一”專線交流渠道,現場提供專題解答或解決方案。基于以上措施,事務所穩定了客戶,并且充分挖掘了客戶的涉稅業務需求,為事務所贏得了更多更大的市場資源。
二、貼切服務,專業解析,體現服務優勢
要發揮事務所多年從事涉稅專業服務的實踐經驗、專業優勢,以專業取勝,幫助納稅人防范涉稅風險、保護合法權益,取得市場中的有利地位。
案例:
某集團企業擬在內部開展國企混改、掛牌上市試點,根據證監會、國資委等有關部門的規定,為實現重組,聘請了專業服務機構,包括:投行(券商)、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這些專業機構發現企業存在的涉稅問題不解決好,后段的工作不能順利展開。我們事務所得知這一消息后,主動上門聯系。當時部分人士認為,根據有關規定,稅務師事務所并不是政策規定的機構,也不需出具相關涉稅鑒證報告,沒有必要參與這一工作。我們認為,企業為實現重組,通過稅務師專門的盡職調查,對企業前段的隱形的稅務負債和今后的重組方案的合法稅收策劃提出咨詢意見,有利于企業摸清家底,減少涉稅成本,防范涉稅法律風險,同時,有利于取得潛在客戶的信任和青睞,防止產生納稅權屬的爭議。集團公司經過評估,采納了事務所的意見,聘請事務所加入其中。雖然介入時間有些晚,但是事務所還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短時間內,在稅務盡職調查報告的基礎上,事務所通過對被審計企業納稅情況的健康檢查,準確查明了企業的隱形稅負,并進行了法律風險等級的判別,出具了相應的咨詢報告;對企業以審計或評估值確認企業重組的依據,提出了涉稅預警提示;對投行(券商)擬定的商務交易模式,根據稅收政策進行定性分析和稅種判斷,提出涉稅分析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利用現有的鼓勵重組的涉稅優惠政策,對交易模式提出改進建議,為重組方案合法稅收策劃提供可靠依據。大家經過論證后認為,事務所出具的報告可信性度高,可行性強。
在此期間,投行、律師、審計師、評估師的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得到了稅務師的支持。這為企業重組規避了涉稅風險,合法降低了涉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混改領導小組的稱贊或肯定。領導小組擬繼續邀請事務所參與今后集團內的企業混改和掛牌上市工作。涉及重組(“混改”)掛牌上市的相關企業的領導也專此上門,與事務所另行簽訂了合作協議,為事務所繼續開拓后續涉稅專業服務業務打下了基礎,開辟了新渠道、新市場。
三、貼現服務,多邊互動,創新開拓市場
在企業改制、重組、融資、上市、走出去、引進來的過程中,稅務問題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關切的問題。面對納稅人產生的大量稅務咨詢和訴求,稅務師行業如果抓住了機遇,充分了解納稅人相關涉稅服務訴求,積極提供稅務業務支持,幫助其主動建立與稅務機關、相關部門的溝通渠道,加強相關配套政策信息的收集、處理,就能幫助客戶很好地解決涉稅問題,從而占領涉稅專業服務的高端市場。
案例:
2018年,市政協邀請事務所參與了關于“市直國企‘混改’涉稅問題”的調查。通過調研,事務所針對前段天津市四個市直國企“混改”涉稅情況,向市政協提供了《市直國企“混改”涉稅問題改進》的提案,受到市政協、市政府領導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事務所撰寫的《市直國企“混改”涉稅問題改進調查報告》獲得市政協2018年度優先專題調研二等獎,事務所領導被市發改委聘請為市國企改革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隨后,事務所依據上述成果,分別向社會推出了國企混改涉稅政策分析、商務模式改進、策劃策略優選、法律風險防范等系列產品,供客戶選擇。截至目前,事務所收到了一些大型國企集團的邀請,分別開展了國企重組、“混改”涉稅培訓,掛牌上市涉稅風險檢測,企業改制重組方案涉稅論證等專業服務,以創新模式開拓了國企重組、“混改”市場的直通車。某集團企業得知情況后,邀請事務所加入這家集團企業與某掛牌上市國企的改制重組方案的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為該集團設計了涉稅策劃方案,并協助該集團在與主管稅務機關交流溝通后全面實施,順利完成企業重組工作。在該集團第二輪相關涉稅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母、子公司的相關決策層領導專程登門拜訪事務所,聽取事務所的相關意見或涉稅問題改進方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貼心服務,良性互動,發揮專業特長
從業務的專業性上來看,稅務師行業在諸多的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中更具有專業優勢和競爭力,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的八項涉稅服務業務中的專業稅務顧問、稅收策劃、涉稅鑒證和納稅審查四項業務里具有先天優勢。如果稅務師事務所進一步規范內部流程,加強與納稅人的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優質、高效的涉稅服務執業能力,調動行業內部優質資源,就會創造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案例:
有一個科技型集團客戶,為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為以后上市打基礎,擬與事務所簽訂整理賬務、規范涉稅事項的服務協議。事務所分析認為,該客戶對稅務專業服務需求遠不止如此。為了挖掘涉稅服務項目潛力,事務所一同從天津趕到北京客戶那里,與客戶交流溝通。知道事務所的來意后,集團決策層幾位領導親自到場,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向事務所提出了一些涉稅疑難問題,要求事務所解惑。事務所現場給予解析,并提出解決方案,同時,根據集團發展潛力,事務所及時推出了該集團今后享受稅收優惠規劃目標及相關措施,受到該集團的贊揚。隨后,該集團就企業現實的涉稅管理事項征尋事務所的建議。事務所提出的涉稅策劃方案獲得了決策層和專業部門和人員的高度認可,贏得了該集團的高度信任。幾位領導當場提出了與事務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指定現場為其出謀劃策的執業稅務師為不可替代的項目經理,向該集團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涉稅服務。該客戶除了與事務所簽訂財稅審計合同外,還與事務所另行擬定了項目隨人走的長期涉稅顧問的框架協議。目前,該集團與事務所合作已達四年之久,至今還在繼續延伸。
五、貼意服務,齊抓共管,防范涉稅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有關優惠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稅收負擔。與一般企業相比,大集團企業的稅務風險通常不是來自于做假賬或者簡單的賬面差錯,而是更多地來源于相關治理層和管理層的納稅態度和觀念不夠正確、相關內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夠健全、經營目標和經營環境異常壓力等諸多方面,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這也為稅務師行業提供了展現拳腳的機遇和空間。
案例:
某民營家族式大型集團企業,集加工制造、運輸物流、國內國際貿易于一身,實行一條龍的管理模式。其產品種類較多、銷售渠道點多面廣、融資貿易過程復雜、關聯交易調控多變,而管理人員大多來源于原村辦企業和個體企業、習慣于農村經營模式,導致企業或部門之間交叉管理,財務管理政出多門,群龍無首;缺乏有效的調度方式和調控手段,經常出現涉稅問題,導致涉稅成本高、涉稅法律風險不斷。在自身運籌手段落后、掌控能力較差的情況下,通過有關渠道介紹,該集團專門建立稅務總監崗位,邀請事務所派專員參與管理。事務所接手后,通過對集團內企業的涉稅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取得了寶貴的第一手調研資料,對該集團過去的涉稅案例進行法律風險分析,并整理匯編了《集團企業涉稅問題處置案例分析》,書中收集生產方面的涉稅問題解析方面的案例六個;收集集團內部商貿、物流企業涉稅問題提示預警案例五個;收集集團企業融資、關聯交易調研方案共十二個。通過這種方式,事務所一方面總結集團企業處理涉稅問題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具體分析解剖了集團重點企業在涉稅核算、涉稅審核、危機處置方面的缺陷,隨后提出了整改建議,供集團或企業決策層和相關管理部門參考,以在今后更好地回避或處置相關涉稅問題。事務所隨后還提出了整改建議,包括建立有關核算管理制度和調控措施以及應急預案,對企業須調整的涉稅項目提供預警標準;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對稅收政策的理解水平和對涉稅問題的分析、處置能力;指導相關部門分工確定稅務職責、分類開展涉稅核算、分步進行涉稅管理、分項建立稅務預警指標、分期開展涉稅模擬評估,不定期檢查各企業、部門或聘請專業機構檢查相關交易模式的財稅管理情況。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我們為集團企業減少涉稅損失260多萬元。
六、結語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筆者根據多年探索經驗,先后為不同訴求的客戶提供稅務顧問、稅收策劃、高端專業培訓、涉稅風險檢測、涉稅爭議解決、上市涉稅方案改進、稅務部門疑難案件分析、涉稅檢查現場觀察、涉稅檢查溝通技巧培訓等涉稅專業服務。筆者的體會是,用專業贏得市場,用能力獲得人心,用誠信開展服務,用效率獲得生存,是稅務師事務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稅務師行業要轉變理念,加快轉型升級,采用更加靈活、及時、高效、專業的作業方式,適應當前的發展環境。